北柴胡
- 伞形科
- 柴胡属
- 北柴胡
- Bupleurum chinense DC.
- 竹叶柴胡、硬苗柴胡、韭叶柴胡
- 药用植物
多年生草本。
主根较粗大,棕褐色,质坚硬。 茎上部分枝,呈“之”字形弯曲。 叶长圆状披针形,顶端芒尖。 复伞形花序多数,伞梗5-10;花黄色。 双悬果长圆形,果棱狭翼状。 花期9月,果期10月。 生长于向阳山坡路边、岸旁或草丛中。
产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华东和华中各地。
根为著名中药,名“柴胡”,升阳散热、解郁舒肝。
多年生草本,高50-85厘米。茎单一或数茎,表面有细纵槽纹,实心,上部多回分枝,微作之字形曲折。
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,长4-7厘米,宽6-8毫米,顶端渐尖,基部收缩成柄,早枯落;茎中部叶倒披针形或广线状披针形,长4-12厘米,宽6-18毫米,有时达3厘米,顶端渐尖或急尖,有短芒尖头,基部收缩成叶鞘抱茎,脉7-9,叶表面鲜绿色,背面淡绿色,常有白霜;茎顶部叶同形,但更小。
复伞形花序很多,花序梗细,常水平伸出,形成疏松的圆锥状;总苞片2-3,或无,甚小,狭披针形,长1-5毫米,宽0.5-1毫米,3脉,很少1或5脉;伞辐3-8,纤细,不等长,长1-3厘米;小总苞片5,披针形,长3-3.5毫米,宽0.6-1毫米,顶端尖锐,3脉,向叶背凸出;小伞直径4-6毫米,花5-10;花柄长1毫米;花直径1.2-1.8毫米;花瓣鲜黄色,上部向内折,中肋隆起,小舌片矩圆形,顶端2浅裂;花柱基深黄色,宽于子房。花期9月。
果广椭圆形,棕色,两侧略扁,长约3毫米,宽约2毫米,棱狭翼状,淡棕色,每棱槽油管3,很少4,合生面4条。果期10月。
主根较粗大,棕褐色,质坚硬。
产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华东和华中各地。
生长于向阳山坡路边、岸旁或草丛中。
种子
根为著名中药,名“柴胡”,升阳散热、解郁舒肝。
本种分布广泛,中药材上称为北柴胡的多为本种及其三个变型,医药上应用很广泛。